統一政府逐漸墮落,可分兩部敘之-王室和政府
一.王室: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租界(國中之國)出現為《南京條約》及其附件所導致,其第二款規定英國人可攜帶眷寄居上海等五處港口進行貿易。而《虎門條約》第七款則規定英國人有權在上海等五處港口租賃房屋和基地。
租界這一名詞在中文中出現的時間為1860年代,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後,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在中國是指近代歷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的簡稱,多位於港口城市。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朝的三公制,是指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監察),丞相是外朝百官之首,權力大,其他兩個則是輔佐丞相的,也就是說,漢朝丞相是獨議制,雖然丞相決定事情後,仍須與君王討論,但主導權通常在丞相。西漢成帝時改職位,大司馬(太尉)、丞相(哀帝時改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大夫),本來大司馬與大司空是輔佐大司徒的,但是君王顧忌宰相權利過大,就把權力一分為三,遂使宰相之權不再獨占,君權也漸凌駕相權之上。
唐朝的三省制,是指中書省-擬定詔書、門下省-封駁、尚書省-奉命執行,也是等同於宰相,不過中書、門下權力較大,尚書僅限於執行詔令,所以唐朝丞相是合議制。不過同樣這三個機構設立,也是君王顧忌宰相權力過大,而接連設立的,如果說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公算是國家的官吏,屬於外朝官員,而三省原本是天子的近侍,屬內朝官員,是後來天子賦予權力,逐漸轉變成外朝官員,不再屬於天子私用。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清社會政治的變革成為決定和影響這一時期思想文化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湧現了一大批具有救亡意識的進步知識分子,他們渴望了解西方和借鑒西方政治制度的因素,並由此產生了日益強烈的改革要求。從立憲到共和,從改良到革命,隨著社會政治思潮一浪高過一浪的衝擊,晚清傳統政治文化處於不斷瓦解中。這種政治形勢,深刻地影響了晚清思想文化和學術,因而也就導致了中國傳統史學與近代社會的不相適應更加明顯。這意味著中國傳統史學必須革新。而恰恰正是這個時候,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傳入,極大地啟迪了進步知識分子的思想,國家、民族、民權、平等等觀念逐漸取代了朝廷、帝王、專制,以及封建等級制度的觀念,為新史學提供了價值內容。於是,一批學者在批判舊史學之弊的同時,提出了創立中國新史學的問題。在這場中國史學界批評舊史學的主戰場上,其旗手竟不是“激進革命派”,而是一度被認為“改良派”的梁啟超等。梁啟超在新史學的創建上,並非以“保守”姿態亮相,而是以革命的批判立場開局的。
梁啟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傳統史學有以下四大缺點: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緣起
◎中國古代歷史,在唐、宋之間發生變化,而明代承襲宋代,其中包含了近代中國新因素,故研究宋史有助於解決中國近代開端的一系列問題。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現今世界史體系—西方學者建立,且影響非西方國家。但谷川認為現在的世界史,只是準世界史,乃因非西方國家缺乏”從自己歷史出發建立的理念”。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1.史學家:辨識原始與轉手史料的眼光、擅長考定與排比雜亂史料、其思想與文章藝術超然。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引論
(一)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節       ()   英國、荷蘭和法國東印度公司

十五世紀末,歐洲各國向外擴張,在東方掀起對東印度(先是指印度,後泛指東方)狂熱,紛紛成立東印度公司。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西元1405年鄭和下西洋,可惜1433年後完全停止;西元15世紀開始,歐洲向外擴張,產生「歐化/西化」,ㄧ個世界的形成。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