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內容:
從西漢初起開始,政權的轉化與社會有極大關係,筆者試論之:
1.      漢初的權力核心為功臣集團與諸侯國(地方與中央抗衡)
2.      文、景、武三朝對於諸侯國與功臣集團的壓迫,促使權力核心從地方轉為中央。(然而這樣的變化只屬於上層社會之間)
※武帝以前雖有「軍功、蔭任、貲選、諸途登進」等方式,對於地方社會秩序並沒有改變。(換言之,缺乏制度化選官)
3.      察舉制雖再漢初已有,但選才後皆為宿衛之臣,並沒成為政府機構的新血。
4.      武帝朝開始把目光轉移到豪強身上,(豪強:地方上的有權者,多是大氏族)便派酷吏壓制豪強。而酷吏的出身已不在是世家出生。(政權開始轉為「吏」)
5.      至武帝開始,孝廉成為歲舉,且任用得以進入政府。因此,孝廉成為登庸之途徑。(社會下層人士亦可入官)
6.      ※武帝朝的長吏多為本地人,昭宣之後改為外地人任職。而地方掾吏必須為本地人。(因此長吏不及掾吏了解地方,選取孝廉時往往以身邊的掾吏為主。)
7.      而因孝廉入官者,又成為一個新勢力,並在東漢成為新一帶的豪族。
 
評論與思考:
   文章十分清楚,漢初的權力集團為功臣與諸侯,由於沒有一個制度化選才的關係,對社會的權力沒有太大影響。而武帝解決諸侯國與豪強的問題,中央的集權化加上制化的選官機制,權力的上下流動加速,並塑造出新的一批「豪強」,我們從文章中得知,東漢時期的「豪強」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在西漢朝就已經開始醞釀而生了。

 

篇名:〈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
作者:許倬雲
頁數:頁157─頁176。
摘要者:熊新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