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1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摘要內容:
從唐代至宋代,華夷的觀念從鬆而至嚴謹,有其背景及其因素,以下試論之: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要內容:
從西漢初起開始,政權的轉化與社會有極大關係,筆者試論之: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屆世界漢學中的《史記》學國際研討會

會議議程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ㄧ、隋代國計之富足:
1.      表現:人口眾多,輕賦稅,府庫充盛。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錄一 三十五年(1950-1985)來的台灣史界變遷   

六十年代以來,台灣史界最重要的變遷有兩點: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國維(1877-1927)
※治學要點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方有兩個大問題:1.經濟上貴族和庶民的不平等(與南方相同)
                  2.種族上漢人和胡人的隔閡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五胡及北朝】 五胡時代的稅賦主要以課徵田租為主,且稅賦高昂(公八私二或公六私四), 雖然也有一些勸農政策(官府配發耕牛等),但仍不彰。 元魏時,由於多年戰亂,史稱:“時民困飢流散,豪右多有佔奪”。先於太祖天興元年行計口授田後於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行均田制,太和十年立三長制,以定民籍,稅制比之當時甚輕(三十稅一而後改成十稅一) 。北齊、北周均行均田制。 均田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身死則還。 三長制:三長者,五家一鄰,鄰有鄰長,五鄰一里,里有里長,五里一黨,黨有黨長。 均田三長制目的:用廣大荒地獎勵墾荒,增加生產,增加國家稅收。使流民回歸務農,免受豪強剝削,藉此安定秩序以及削弱豪強勢力。又為避免豪右反叛,仍給予優惠(八奴婢當一夫一婦調)。 因租稅減輕,社會安定繁榮,自是學風日盛。自元魏建國,注重儒學,以經術為主。其後的 北齊、北周也承繼元魏對經學的重視。使北方政權有政治道德的自覺。 府兵制 【言籍六等之民 (民戶分九等、六等乃中等以上之家,凡有三丁者選材力一人) 將全國分為百府,凡入兵籍者即不入民戶,免除其賦稅,每府由一郎將主之,分屬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將軍統二開府,一柱國統兩大將 。凡柱國六員,眾不滿五萬人。府兵平時耕嫁,歲役一個月,有事則出征。 均田府兵打破北朝經濟軍事上胡漢分立的局面,使胡漢種族社會衝突有較合理的解決。


phtsai21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